于定志不肯以十两一担的价格出售当归几天后,樟树市面上陆续又到了二三十担当归,市场价格因此从每担十两降到每担七两、四两。“定志又坐一月余,价落货贱,与牙不合,遂转发到福建建宁府,止卖三两七钱一担,比樟树价又减,更废船脚又多。”
这位牙人生意经验丰富,知道根据市场供求两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商品的价格:“若到二三担,则可依前价,今到二十余担,若从前价,何以服行情?”商品价格随着“行情”走,随着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当时市面上货物只到二三担,供不应求,那么当归的价格就能够坚挺,“则可依前价”,即“前日”即每担“十二两”,现在一下子到了二十多担货,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如果继续保持“十二两一担”的价格,就会销不出去,“若从前价,何以服行情?”由此可见,所谓的“行情”,主要是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商品的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涨落。
“随行就市”是商人们经商的一条人所尽知的准则。这里的“行”情,也就是市场的供求状况。《陶氏商经》有云:“坐贾行商,贵在知市。”只有顺应市场供求的形势,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取胜于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