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一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功效】健腰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腰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现多用于骶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寒则通之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穴位详解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气血物质为地部之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髎,孔隙也。上髎,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可用本穴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次髎
【穴位一找准】俯卧位,在第二骶后孔处取穴。
【解剖】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功效】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主治】同上髎穴,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常用穴。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骶部;
2.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内有热感,用以治疗经带诸疾;
3.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会阴部放散,以治疗遗精,阳痿;
4.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疗肛肠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