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原版,知道故事梗概,但即便如此也大大削弱了观影乐趣,毕竟多层反转靠的就是意料之外带来的乐趣. 不得不说,整个故事设置还是很巧妙的,剧情走向和细节支撑也算是很走心,除了将“见鬼”画面简单解释为“人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这种粗暴之处外,其它都没什么大毛病. 但是这个复仇故事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劲,要说现实中真能这么操作,我打死都不信,尤其如果以男主情人的视角来看尤其的别扭,甚至可以说让人觉得不舒服. 首先计划的第一步是要让男主杀妻,姑且认为情人主动勾引男主时已经对二人夫妻生活的不和谐调查的透彻清楚,能让男主主动杀妻仍然不是高概率事件,而且杀妻的方式如果不是毒杀,而是别的什么暴力的方式,后面偷走尸体寻找遗骸的可能性就根本不存在. 再说长期跟自己恨之入骨的人同床共枕,那得背负多大的心理压力,匠气!从松本清张的砂之器,森村诚一的人证,再到东野圭吾,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实际形成一个套路. 前大半部分层层剥开的悬疑用来引发观众的探寻兴趣,拉住他们的注意力,并撑起故事长度,到尾声则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接以办案人的完整推理或干脆当事人的自述让真相与前史完全做情境还原式的完全坦白,以此表明罪犯的无法抗拒的悲惨背景导致其犯罪的被迫性,让人心生同情,从而消解罪犯的个人因素,甚至动机都被转换为牺牲的伟大. 这类小说最易击中人心的段落往往是对人物悲惨背景简史的揭开部分,最终则往往容易倒向浓重的难逃命运的煽情结局. 而冷静想来,这是否有把犯罪动机过于理性化,把责任都推向不可抗拒的外部原因,从而淡化了罪犯个人暴力倾向,推卸了其个人的行为选择的责任问题呢?日本人的这类心理意识与社会派推理的兴盛似乎正是互为映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