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还要提到宋人朱熹在这个问题上的有关见解,他在讲到如何读史的时候这样说:“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30]他说的“大伦理”在当时是指君臣父子的关系,在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平、公正:他说的“大机会”,是指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关头,在今天看来,大致是相通的;他说的“大治乱得失”,应当是指朝代的兴亡、社会的治乱一类的事件了,今天似应也作如是观。朱熹所论的这个读史方法,一方面固然是教人们如何读史,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善于把握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从整体上看清历史发展的面貌及其趋势;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人们应该把读史和认识社会、进而参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的一层含义,应当说,这对于学人和政治家都是适用的。一言以蔽之,正视这三“大”,要有勇气;有勇气,才能得到智慧。
人们在敬畏历史时陶冶着人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积累着经验教训,在正视历史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抉择,所有这些,都表明历史对于社会有重大的意义,能使现实中的人变得更聪明、更理性、更高尚,表明历史是人们最好的教科书。当然,只有忠实于历史、“心术”纯正的人们才有这样的机会,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而不敢正视历史、曲解历史以致无视历史权威的人,不仅与此无涉,而且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在这个问题上,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人人概莫能外。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史通》中的《直书》《曲笔》两篇所论,今天读来,仍有现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