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初,每歲邊費約用錢二百萬貫。及末年,至一千萬貫。天寶末,更加四、五百萬。每歲用衣千二十萬匹,糧百九十萬斛。時關輔及朔方、河、隴四十餘郡,河北三十餘郡,每郡官倉栗多者百萬石,少不減五十萬石,至天寶末無不罄。
唐制,州、郡。縣以上有十道按察使,本為都督,以權重改。督察地方行政。開元中,或加採訪、觀察、處置、黜陟等名目;此皆理民事。至邊疆,有事出征,則有大總管;無事鎭守,則有大都督,主兵事。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鎭」,皆有使。總之者曰「道」,有大將一人,即大都督。高宗永徽以後,都督帶使持節,猶全權印信。謂「節度使」。時猶未以名官。及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始有「節度使」官名。然亦止統兵,不侵及民事。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唐初如李靖、李勣、劉仁軌、婁師德等。開元以來如薛訥、郭右振、張嘉貞、王晙、張說、杜暹、蕭嵩、李適之等。開元以來,邊將久任,十餘年不易。乃至朔方、隴右、河東、河西諸鎭皆置節度使,以數州為一鎭,節度使卽兼統此數州,而州刺史盡屬之。故節度使多兼按察、安撫、度支諸使,土地、人民、甲兵、財富皆有之。此為地方政制上一大變化。又玄宗相李林甫,嫌儒臣以戰功進,尊寵間己,乃請顓用蕃將,於是諸道節度多用胡人,如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其所帶鎭兵,間亦雜有大量之胡卒。其先本用兵防胡,其後乃變為豢胡為兵,全失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