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之后,历经两年多的思想大辩论,党中央于1978年12月召开了划时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从此,封闭多年的国门打开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和商人相继出国求学和经商,许多旅居世界各地的爱国华侨也陆续回国,多数是为了寻根或探亲,少数则是为了寻求商机。就这样一出一回、出出回回,冷清多年的中国海关开始忙碌起来。这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突然之间形成的那股进出中国的大潮。结果,中国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不仅听到了有关世界各国的传说,而且还在市场上见到了“老外们”使用的各种洋货。虽说这些琳琅满目的洋货多数是通过走私流进国门的,但它却使封闭有年的中国人的眼睛一亮,禁不住地会发出这样的美:“洋货真好!”我记得那时连抽三五牌香烟、喝XO酒都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了。因此,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谈论外国成了一种时尚,在沿海地区争相出国也很快蔚然成风。
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黄如论先生很自然地会想到下一步的路应该如何走,在出国大潮的波及下,黄如论先生也必然会想到出国能学到什么。他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建筑队伍从“游击队”转为“正规军”的时候,经常向回国探亲的华侨发出这样的提问:外国企业是如何经营管理的?随着时日的推移,他那颗习以思考的大脑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定见:中国未来企业要想做大、做好,绝不能走国有企业的老路。可是,刚刚兴起的中国私有企业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实事求是地说,他当时的看法是悲观大于乐观的。把话说白了,一旦国内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不仅会断了黄如论先生的生财之路,而且赚得的血汗钱也会立时化为泡影。为此,走到人生十字路口的黄如论先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提问: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如何才能安全地实现“我要赚钱”的理想呢?他得出的结论:唯有出国,如何才能学到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经验昵?也是唯有出国。由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黄如论先生出国的目的有二:一是安全地实现“我要赚钱”的理想,二是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不久以前,他对我讲起这段经历,依旧是感慨万千地说了这段话: